2023年1月7日,两年半之前在上海浦东机场因火灾导致最终报废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波音777货机的事故调查报告终于公布,报告显示,导致本次飞机起火的原因竟然是主货舱中装载的二氧化氯消毒片剂在高温、潮湿环境中自燃引发火灾,而货主在装载申报时,并未如实申报该二氧化氯消毒片剂。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危险品伪瞒报引发的重大航空运输事故。
2000年2月份,大连某公司将具有强酸性强腐蚀性的化学药品草酰氯申报为普通货物,导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飞机腐蚀报废,中方企业为此被判决需要支付6500万美元的赔偿金。
2014年3月,吉祥航空一航班在执行上海飞往北京的班机任务过程中,货舱烟雾警告装置被触发,班机紧急备降济南遥墙机场。经查,该航班承运的一票快件,实际货物中含有具有腐蚀性、易燃性的“二乙胺基三氟化硫”,却被瞒报为“标书、鞋子、连接线和轴承”。
上述事故均涉及危险品伪瞒报,而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和出口危险货物均属于国家法律法规需要强制检验鉴定的商品。那么,伪瞒报危险品会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可能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可见,我国法律法规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和出口危险货物都有检验鉴定方面的强制要求,进出口危险化学品须向海关申报商品检验,出口危险货物包装须向海关申请性能检验和使用鉴定。如何判定所进出口商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或危险货物,进而如何合法合规申报,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联系电话
微信扫一扫